上世紀80年代起步,到20世紀90年代不斷提升,到現在的如火如荼,建筑節能工作在我國受到空前的重視和關注。
據統計,2009年,我國全年新增節能建筑面積9.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劉曉鐘指出,建筑節能工作在我國開展的20多年來,還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受重視。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產生了一些效果,尤其是近幾年,但是仍存在很多問題。
節了多少能,應當明明白白
“通過節能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的使用,供熱系統的改造等,建筑是節能了,但究竟節省了多少能源?一個建筑是不是所有部位都節能?另一方面,現在有的項目和工程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噱頭’上,只顧追求與大的節能形勢相結合,但究竟節了多少能?是否達到了節能目標?目前還沒有統計。”對于節能建筑的節能情況到底如何,劉曉鐘認為目前缺乏數據來檢驗。
據悉,在一些國家,建筑物建成后業主會要求設計單位對建筑的能耗情況進行跟蹤,這樣不但有利于及時發現建筑耗能的問題,而且也有利于設計單位在下次設計時總結經驗和教訓。
對此,業內人士呼吁,盡快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的檢測、統計、審計和披露制度,尤其是建筑能耗的后期跟蹤和披露制度,實現建筑壽命周期內的能耗統計和披露制度化、規范化、透明化,讓建筑能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這不但有助于推動建筑節能政策的制定和落實,而且對提高老百姓的認知程度也具有促進作用。
有專家指出,我國建筑物能耗統計存在尚未建立全國和地方的建筑能耗統計數據庫、獲取基礎資料方法不科學、數據不準確以及缺乏統一、規范、科學的統計信息標準等一系列問題。
為全面掌握我國建筑能耗實際狀況,加強建筑節能的管理,2007年原建設部開始在23個城市試行民用建筑能耗統計工作。通過對各地工作經驗的總結,今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定了一年一報的《民用建筑能耗和節能信息統計報表制度》。該制度要求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重視開展建筑能耗和節能信息統計工作,認真組織實施,保證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統計內容主要由城鎮民用建筑能耗和節能信息統計與農村居住建筑能耗信息統計兩部分組成。其中,建筑節能信息包括當年完成竣工驗收的新建建筑、完成節能改造的既有建筑,以及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的建筑三部分內容。
好比給近視眼配上了校正眼鏡,這意味著,隨著統計工作的不斷開展和深入,我國的建筑能耗和建筑節能情況,將逐漸由模糊變得清晰。
將點連成線,形成大系統
對于建筑節能,目前,我們考慮更多的是眼前,長遠的、系統的東西考慮得比較少。這與目前我們的研究有關,現在大家更多的是重視建筑本身的節能,而忽視了建筑節能的系統性。建筑節能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國家的政策、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各環節的銜接等一系列問題。劉曉鐘指出,如果這些系統不配套甚至存在矛盾,僅僅在某個點、某個環節上做到了節能,那么整個系統的節能還是不夠徹底的。
以太陽能利用為例。我國有著先天的、豐厚的太陽能資源,近年來,很多企業紛紛進入太陽能產業。一方面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另一方面卻由于缺乏太陽能發電上網的相關政策、上網成本高等原因,使得這些過剩的產能難以轉化為可利用資源作為電力的補充,導致太陽能光電的節能潛力和效益無法充分發揮。
德國、美國等一些國家早已明確太陽能發電的上網電價。為此,有業內人士建議,盡快出臺太陽能并網發電的相關政策,讓太陽能這一清潔能源的推廣和利用跨過政策這道關鍵門檻。
又如,供熱是北方建筑最大的能耗之一。“用多少熱,交多少費”的供熱體制改革,既能促進供熱企業節約成本,也能提高老百姓節約的意識和積極性,最終促進建筑節能的實現。但是由于相配套的供熱計量價格和收費政策的缺失,在很多地方分戶計量表成為一個擺設;由于體制問題,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的供熱企業,更關心的是企業利潤,供熱改革帶來的熱能管理精細化有可能會導致總耗熱量的下降而影響其收益,因此改革的積極性不大……
有專家指出,要想改變建筑供熱系統能耗高的現狀,就必須進行供熱體制改革,然而改革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哪怕是很細小的問題,都會成為改革進程中的一個大障礙,使改革難以推進。
在節能新材料、新產品的使用上,很多人只知道雙層中空低輻射玻璃比普通玻璃門窗節能效果好,但是不知道只有與外遮陽系統配套使用才能發揮節能作用,否則節能效果會大打折扣;采用斷橋鋁合金窗框的門窗必須與外墻保溫配套設計,否則不但不會節能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果……
由此可見,要想實現建筑節能,讓組成建筑的墻體、門窗、空調、供熱等各系統相互配套、充分發揮節能作用,離不開國家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政府各部門之間配合,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各行業之間的銜接,產品、設備、材料之間的配套等等。只有將點連成線,使各個環節形成有機的大系統,才能真正實現建筑節能,達到建筑節能的目的。(消息來源:中國建設報)
Copyright ? -2025 重慶科文綠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備2023002225號
聯系電話:400-999-3661